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健康科普 >>健康促进

健康促进

当“冠心病”遇见“肺癌” 中心医者创“生命奇迹”

字号: + - 14

  在医学的广阔天地中,每一种疾病都像是一道独特的谜题,等待着医生们去解开。近日,本溪市中心医院多科室协作为一位67岁同时患有严重冠心病和肺癌的患者刘先生,成功开展“一站式”微创联合手术,在最小创伤的前提下,同时解决了两种危及生命的疾病,恰似一道破晓之光,照亮了复杂疾病治疗的新路径,填补辽宁省技术空白。

  两周前,刘先生因反复胸背部疼痛、活动后胸闷憋气症状,来到本溪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就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刘先生发生了严重冠状动脉三支病变,需要做外科搭桥手术,更麻烦的是,他的胸部CT显示右肺下叶有一个近3厘米大小的实性结节影,高度怀疑是肺癌。

14.jpg

肺CT和冠脉造影图像

  “患者的心肺功能储备较差,如果按照传统的模式分别进行开胸搭桥和肺部手术,他要面临两次大创伤和高并发症的风险,手术、康复都将面临巨大的挑战。”本溪市中心医院心胸外科周传江主任在多学科会诊时说。针对刘先生的特殊情况,主管副院长陈涛及医务部组织心胸外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专家进行会诊讨论,最终决定实施“一站式”微创联合手术。这一手术方案旨在以最小的创伤同时解决刘先生的两种疾病,并尽可能缩短康复周期。

15.jpg

  “这种联合微创四级手术要求手术团队既要精通心脏微创搭桥技术,又要熟悉胸腔镜肺癌根治技术,此外还需要麻醉科、手术室、影像科、护理、重症监护等多学科的深度协作,以克服手术中体位转换、循环管理等多重难关。”周传江主任补充道。类似的手术目前在国内仍处于探索阶段,开展的数量并不多。据悉,此类手术在北京、上海等大型医学中心也仅有少数病例开展,辽宁省内尚无相关报道。

  经过充分讨论和准备,手术正式开始。

  为了确保手术安全,麻醉科薛志强主任及于春泽麻醉师采用多模态脑监测技术,实时监测麻醉深度及脑氧饱和度,同时利用中心静脉压、桡动脉压监测、肺动脉压监测等技术,保证手术全程血流动力学平稳。同时,手术室边旭护士长团队精准配合。随后,北部战区总医院心外科陶登顺主任及本溪市中心医院心胸外科段超副主任联手,在心脏持续跳动的状态下,成功为患者实施了不停跳下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搭桥手术。

16.jpg

  心脏手术顺利完成后,心胸外科手术团队成员周传江段超、马英汉与麻醉科和手术室紧密合作,将刘先生的通气模式从双肺通气切换为左侧单肺通气,并将他的体位调整为左侧卧位,实现了心外、胸外手术团队之间的无缝衔接。紧接着,胸外科周传江主任带领团队利用单孔胸腔镜技术,快速且完整地完成了右肺下叶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手术过程中,麻醉团队通过创新的个体化肺保护通气策略,动态调整呼吸参数,确保术中氧合稳定,尽量减少对心肺功能的影响。

17.jpg

  手术后,患者被转入重症监护病房,在浦嫚丽主任医疗团队的精心治疗下,患者术后第二天就被拔除了气管插管,并顺利转回心胸外科病房。在张秀荣护士长团队的精心护理下,患者术后一周便顺利出院了。术后复查结果显示,冠脉搭桥的血管通畅,心肌缺血症状消失,肺功能恢复至正常水平,切口愈合良好。患者肺部病变病理确诊为鳞癌,通过手术实现了根治性切除。

18.jpg

病理报告单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微创技术在复杂联合手术中的应用,让更多高危患者受益。”周传江主任表示。

19.jpg

  当冠状动脉存在重度狭窄且具备肺癌手术适应证时,治疗策略的矛盾主要来自肺癌切除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两者手术时机的选择。心功能是所有手术进行的基础,患者在心脏手术后的等待恢复期有可能延误其他疾病的治疗,特别是严重肺癌的患者。患者刘先生的冠心病及肺癌均较为严重,两种疾病都需要及时处理。因此,两种疾病的同期干预是对该患者最有利的治疗方式。然而,这种治疗方式也存在相应的弊端,如手术时间相对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术后一般状态往往更加危重等。所以,心肺同期手术是对医院心外科和胸外科综合实力的挑战。

  但手术治疗策略存在两难处境。冠状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全麻外科手术风险极高,传统意义上认为冠脉搭桥、支架等治疗方式,是肺癌手术的相对禁忌证。

  本溪市中心医院心胸外科搭建了多学科协同模式的肺癌诊疗中心及心脏外科中心,在心肺共患病的诊治上积累了丰富经验,为心肺共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编者感悟

  在“生命的禁区”架起希望的桥梁。在医学的道路上,每一次成功的手术都凝聚着医护人员的智慧和汗水。面对复杂的病情,医生们不仅需要精湛的技术,更需要跨学科的协作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本溪市中心医院心胸外科的成功案例,为我们展示了现代医学的无限可能。这不仅是一次技术层面的突破,更是现代医学“以患者为中心”理念的生动诠释。“多学科一体化”的诊疗模式,不仅打破了传统专科壁垒,更让“心”与“肺”的救治不再孤立,而是形成了环环相扣的生命支持链,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医学的温度,对“生命奇迹”的执着追寻……